近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云南白药。期间,李克强总理称要博采众长,结合现代理念技术,做大做强保健医药等大健康产业,扎根中国走向世界。显而易见,总理十分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
大健康概念是根据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健康理念,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环境、道德等方面,是当今时代发展潮流。
尽管兴起时间不长,不过短短二三十年,但增长速度迅猛,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备受全球各国政府及地区推崇。我国同样没有例外,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力度只增不减。
大健康产业是一种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要战略,对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的国内经济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因此,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产业定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大健康服务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8%左右。
随着政策层面扶持力度加强,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未来前景一片广阔。
不过,我国大健康产业尚未完全成型,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差距明显。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在美国,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比接近一半,医疗服务及商品次之,健康风险管理、长期护理服务等发展势头向好,产业结构比较均衡。
而我国大健康产业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均衡。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接近3亿元,不到GDP的5%,其中医疗服务及商品占比高达95%。
因此,未来发展大健康产业,一方面要壮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要注重结构调整。
另外,目前没有单独一个部门对大健康产业出台全面政策,使得主管部门较多且分工不明晰,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未来或许需要有一个于部门层次的、常设的领导决策机构,系统地引导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综上,在政策大力推动下,大健康产业前景可谓一片坦途。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也将迈入高速增长通道,相关企业应把握发展机遇,尽早展开布局。(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